阅读历史 |

第261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目击证人的描述,有几个共同点。

第一,瘦。凶手是个瘦高个儿,有人说像根竹竿一样,有人说像根烧火棍,还有人说前胸贴后背。

第二,皮肤苍白、说话声音有气无力,眼珠突出,眼神浑浊。结合此人瘦得有点过分,赵向晚怀疑此人外出极少,可能患有糖尿病。

第三,一口黄牙,指尖发黄,身上有很重的烟味。这说明凶手是个老烟枪。

第四,菱形脸,眼窝深陷、颧骨高、额头窄,嘴唇厚,下唇突出,从面相来看,有点南方沿海地区人物的特点,有可能不是湘省本地人。

季昭问了赵向晚几个问题。

【说是瘦高个子的人,分别是男人、女人、还是孩子?】

赵向晚对照目击证人,一一给了回复。

季昭点了点头。

【并不算很高,估计在一米七左右,只是目击证人身高不同,观感不一,再加上人瘦,穿工作服,会给人一种错觉。】

赵向晚看着季昭,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芒。

这光芒,让季昭心里美美的,话也多了起来。

【口音如何?】

赵向晚摇头:“没有说,只是说他口音听着像是瑶市人,但尾音有点怪,”

【怪,那就不是本地人。】

赵向晚:“我也有这种感觉。”

【常年抽烟的人,除了牙齿、指尖发黄外,眼圈会发黑,皱纹、色斑增多。另外,因为反复吸烟,两腮会产生凹陷,拉长人中,同时产生大量唇纹。】

赵向晚看一眼目击证人的描述:“有一个人提到脸颊深陷,没有人说人中、唇纹。”

【头发是否浓密?】

赵向晚摇头:“凶手伪装成电表工上门,身穿蓝色制服,戴了帽子,看不到头发。”

【抽烟导可能造成失眠、内分泌失调,导致秃顶。】

赵向晚看向季昭:“你心里有底了?”

季昭点了点头,微微闭眼,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人像。

待他睁开眼睛,眸光似星光闪耀。

炭笔开始动了。

纸上传来沙沙之声。

还有一个半小时,时间足够。

季昭这回不求快,却更精、更细。

季昭一旦沉浸到画画的状态之中,对外面的一切都听不到、看不到。

祝康知道季昭这个特点,拉了赵向晚一把,稍微压低点声音说话:“干嘛要和那个姓方的比?姓方的老师宁清凝都得喊季昭一声老师,像他这种只是参加了一个培训班,连宁清凝亲传弟子都不算的小喽罗,也配跟季昭比?”

赵向晚微微一笑:“你看,季昭不就顺利开始工作了?”

祝康愣了一下,忽然明白过来。

难怪赵向晚比试的内容是方涛凯最近接手的案子,原来赵向晚醉翁之意不在酒啊。她只是借着比试为由,让季昭快速接手瑶市的刑侦模拟画像工作。

各个市局都有自己的行动方式、自己的刑侦班底,赵向晚他们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可,需要一个比较长的相互了解过程。

通过比试,推动大家的了解,加速这个磨合的过程,这就是赵向晚的计划。

祝康对赵向晚佩服得五体投地,拱了拱手:“明白!厉害!”

他问赵向晚:“那,我能做些什么?”

赵向晚看一眼留在办公室里的大吕,对祝康说:“你找他们调阅一下胡蝶一案的卷宗,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。尤其是三个团伙的口供,是不是有些遗漏的线索?重点要看胡蝶的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、有没有家人、有没有特别的嗜好、有没有在意的人……”

祝康秒懂,立刻点头:“好!”

赵向晚应对方涛凯的强势态度,让一直有点看不惯方涛凯恃才自傲的大吕感觉很爽,听到祝康的要求,很配合地拿出卷宗,认真回答赵向晚与祝康提出的每一个问题。

偌大的办公室里,除了季昭落笔的沙沙声,就是三人的案件讨论声,氛围很和谐。

五点一过,季昭停下笔,转了转手腕。

赵向晚立刻站起,走到季昭身旁:“画完了?”

季昭点点头。

画像被他取下放在办公桌上,看都没有再看一眼。

对季昭而言,画完了,也就代表结束。

看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,走廊外没有脚步声传来,估计方涛凯还没有完成,季昭再取出一张素描纸,固定在画夹之上。

有条不紊地削炭笔,季昭继续再画。

这一回,他笔走如飞,快速勾勒。

赵向晚拿起画像。

是一张半身像。

画中人一双眼睛闪着阴冷,仿佛在死死地盯着她,令她内心一惊。

大吕好奇地凑近,一看之下,倒抽了一口凉气,脱口而出:“我擦!这人看着就不是个好东西。”

瘦削的一张菱形脸,头发稀疏,连头顶都遮盖不住,两腮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